关于门徒

你的位置:门徒娱乐 > 关于门徒 > 敦煌挖出一件残纸,揭开古人正宗笔法,原来我们被误导1000多年

敦煌挖出一件残纸,揭开古人正宗笔法,原来我们被误导1000多年
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06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书法的踪迹,很多朋友也对它颇感兴趣,平时一有时间就拿起笔来写上一会儿。我们常说“学书法”“写书法”“欣赏书法”,但“书法”这个词太过笼统,我们到底是在学、写和欣赏它的哪一方面呢?换句话说,书法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呢?

答案是“笔法”,相比于气韵、格调这些“虚”的东西,它才是真正决定一件作品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。赵孟頫在《兰亭十三跋》中说:“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亦须工。盖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不易。”

“用笔”也就是“笔法”,它不存在“过时”一说,即使过了上千年,也依然适用。唐代书论家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记载,“笔法”由神人所创,蔡邕是第一代传人,此后代代传承,直到唐代中期,能学到“笔法”精髓者也只有23人。

如今距离唐代已经过去了上千年,“笔法”的传承也越来越淡薄。不过,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,从中出土了很多手抄本真迹,为我们揭露了失传已久的古人正宗笔法,其中有一件更是如《祭侄文稿》“翻版”,用笔之丰富精妙,令人叹为观止。

这件唐代残纸纵30.3厘米、横118厘米,上有文字13行、100余字,可以分为两部分,第一部分是《祭侄文稿》书风,第二部分是《兰亭序》书风。此作因过于珍贵,被法国人伯希和带回国内,至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,文物编号为4764.

此作出自一位官方“抄经生”之手,他接受过专业的书法训练,在宫内,他能接触到王羲之、颜真卿的真迹和双钩摹本,并由顶级书家亲自教导。因此,他非常清楚王羲之、颜真卿的字哪些细节之处精妙,要继承下来,哪些地方可以进行简省和改进。

此作藏锋起笔,笔尖灵巧、动作丰富,入纸后的衄挫、调锋,行笔中锋为主,笔画圆劲饱满,转折处张力十足,“篆籀笔法”明显。结字以纵取势,中宫紧实、内擫为主,则是吸取王羲之风格。全篇每个字都值得放大细细研究,常看常新,将它临摹通透,笔法这一关也就过了。

从唐末开始,文人士大夫就主张“尚意”“信笔”,书写动作越来越单一化,这无疑是误导了我们1000多年,这件敦煌残纸,就是我们弥补失误,直追晋唐的“敲门砖”。